人们都称西藏高原是“世界屋脊”,那么它的西部峰峦叠嶂、百川奔突于万仞丛中的阿里,就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了。
路遥途险、人烟稀少,加上各种“神山”、“神水”、“圣湖”的灵幻之说,的确使阿里愈显莫测。请看,北面的昆仑,便有唐僧取经时“火焰山”之传。火焰山便是现在的烽火山,那烽火山上的火土,据说是当年孙悟空扇灭大火留下的残迹。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蜿蜒穿梭的冰海雪原中,屹立着五个高峰,享有“神女下凡”的佳话。人们说珠穆朗玛等五峰,是天上五位仙女,珠穆朗玛峰是翠颜仙女峰,其余四峰,分别是掌福禄寿的福寿仙女,掌农田的贞慧仙女,掌财宝的冠咏仙女和掌畜牧的施仁仙女。
不过,无论是昆仑山还是喜马拉雅山的传说,都不如冈底斯山那样神奇,那样虚幻。
峥嵘的冈底斯山脉,横贯在昆仑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中间。它峭壁千仞、冰川纵横,条条玉龙腾云驾雾、从天而降,气势十分磅礴。
“冈底斯山”这个名字,是藏、梵、汉三种文字的混合。“冈”,藏语的意思是“雪”;“底斯”,是梵语,意思也是“雪”;“山”当然是汉语,不言自明。那冈底斯山,确实是雪峰林立、天寒地冻。山上,时常可见挂着成排晶莹发亮的冰凌的山洞,和挺立着透明的冰笋、冰蘑菇的水晶宫;也可在两座山峰之间,见到巨大坚冰凌空横架的“冰桥”……冈底斯山上,除了巨岩嶙峋、大石累累外,就是冰雪的世界。“冈底斯”确实称得上是“雪上加雪”。
佛尊杰尊·达孜瓦笔下的冈仁波齐
冈底斯山的主峰叫冈仁波齐,藏语的意思是“神灵之山”。梵语称为“湿婆的天堂”,“湿婆”是印度神的名字,即神的天堂。据《冈底斯山海志》记载,著名的佛尊杰尊·达孜瓦,曾对冈底斯山的形状,以及从这山上流出的四大河流作了一番描绘与形容。他说,冈仁波齐形同橄榄,山尖如刺,直插云霄,连蓝天都穿破了。山峰南面,朵朵白云,似向山峰磕头朝拜;峰顶上,有七彩圆冠戴帽;山身如水晶砌成,透亮发光。当日月照射到山体时,从它身上反射出奇异的光芒,这时,从它的颈项上,清泉沿石缝流下,发出有节奏的叮当声,那一串串清脆的琶音,有如仙乐般动听。傍晚,西边的落日照在这高高的山峰之上,彩云间反射着光环,山峰犹如披上彩绸一般;这时的山腰,彩虹紧锁,恰似一条七色的腰带。要是正午,日光从头顶正射下来,自上而下,冈仁波齐便套上彩裙了;山脚下,俨然彩裙之边,有绿草繁花嵌衬着,真有绣花绒般美丽。
这位高僧又描写道,冈仁波齐挺立巍然,山峰四周,有如八瓣莲花,背后满山长着珍贵的草药,叫做香山;前面是明净的“圣湖”——玛珐木措(玛旁雍错);清澈湛蓝的湖面,有如光滑平坦的巨镜,将冈仁波齐映在镜子里。每逢傍晚,湖水蒸气凝聚,变成薄雾;在微风吹拂下,薄雾象一条条洁白的绸缎在湖面上摆动。这时,山光水色,更显得神奇美妙。陪衬着高大的冈仁波齐,周围还有许多大小不等的雪峰。雪峰围着它,就象许多身着素白的少女,向冈仁波齐婀娜顶礼。
这位杰尊·达孜瓦说道,冈仁波齐之顶象天上无量宫的宫殿。无上密宗本尊肆鲁迦之宫——胜乐轮宫,为人类洒下潺潺甘泉——那便是马、狮、象、孔雀四大河流。阿里地区的四大河,从冈仁波齐四方流下,泉口状如骏马、雄狮、巨象和美丽的孔雀四只动物,人们因此而命其名。
杰尊·达孜瓦形容冈底斯山主峰的个别地方,不免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冈底斯山的确因为有冈仁波齐这个主峰,显得神秘而虚幻。从冈底斯山上流下的河流以四动物命名,四动物属天上神灵。因这些描绘,皆出自“佛尊”之口,所以中外佛门子弟,便把冈底斯山当作“神山”,把玛珐木措湖(玛旁雍错)当作“圣湖”,四水也是“神水”,这里便成了佛教著名的圣地之一,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虔诚信徒前来朝拜。
神山的奥秘之所在
传说当年有两位圣者在此斗法:尊者米拉日巴借着山上射出的第一道阳光跃至神山顶,本教弟子那若本琼骑着石鼓也飞向神山之巅,当他看到米拉日巴已静坐于峰顶之时,失态坠鼓,摔落山涧。从此在神山上留下了永久的沟痕……至今山里还留存有斗法房。
神山西面有座马鞍形主峰,传说这是当年格萨尔王坐骑的鞍具。人们说妇女骑上此鞍,从右下马可生女孩,从左下马可生男孩。这里还有神山腰湿婆与乌玛相爱的美妙传说。神山脚下有一条小河,相传这是当年格萨尔之妻洗头发的地方,有“污水顺流而下又洁净如初”之说。如此美妙的传说,如此圣洁之地,吸引着朝圣者从四面八方而来,虔诚的祈祷、朝拜。信徒们说:转神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沿山转13转为一整圈;马年转一圈等于其它年份转13圈,因为马年是如来佛修炼成功的吉日,也是佛教尊者米拉日巴战胜外道教徒的纪念年;如果转上10圈,便可在500轮回中免下地狱受苦;转100圈可成佛升天……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一佛教徒历尽千辛万苦漂洋过海来到冈底斯山脚下,昏倒之时,忽然落日生辉,霞光满天,他眼前一亮站了起来,只见众山之中有一座状如乳峰、洁白如玉的雪峰,又见一道佛光闪亮其上,耀眼夺目光芒万丈,一股神圣的感觉油然而升,佛门子弟为其取名冈仁波齐。
“神山”之名的由来,并不纯属于偶然,可能与它那险峻的奇峰异貌有密切关系。在峰峦起伏的群山之中,唯具独特雄姿,气势磅礴的冈仁波齐峰凌空直耸云霄,峰顶常年被皑皑冰雪所覆盖,就像戴上了一顶壮观的大银冠,与朵朵白云浑然一体,举目远眺,真有“神浮盈空”之感。经过长期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天然台阶,纵贯峰体中央,好像通往云端的悬梯,两侧悬崖绝壁,使整个峰体显得更庄严雄伟,真像个天生的大宫殿。故此在科学尚未发达的岁月里,不能正确的解释这些厅峰异景的形成,而被宗教所利用,并加以神化,就成了至今还在相传达室的“神山”了。
科学的发展逐步揭示了“神山”的奥秘,其实“神山”并不神秘,这些姿态万千的地貌景观,不是什么神工造就,而大自然的杰作,是漫和而复杂的地质的结果。
根据科学工作者的考察,“神山”不过只是由数千米厚、颜色不同、成分不一、大小不等的普通砾石、卵石、砂和产状平缓软硬相间的砾岩所组成的,其下部还埋藏有湖滨相的含煤岩系和标志着生长在炎热多雨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低山植物化石。大约在距今四至五千万年前,由于地球内动办作用的结果,区域性造山运动急剧发生,局部地壳强烈抬升,致冈底斯褶皱带机械蚀作用加剧,处于山前相对比较低凹的湖盆地带,极易接受这些风化产物的快速堆积,使之层层叠加而形成这套巨厚的粗啐悄沉积层。最后在印度板块的作用下,随着整个青藏高原的隆起,它们也毫不例外地升高,由于岩层性质不同,又受到不同方向的构造变动,加上自然界长期风化作用雕塑,形成了今日外貌奇特的“神山”。
圣典换经幡仪式
神山每年的换经幡仪式,是一个圣典。换经幡仪式在神山西麓举行。在神山西麓的色雄(金盆)滩中,矗立着一根奇高无比的风马旗柱(藏语叫“达庆”),它高24米,直径0.3米多,用带毛的生牛皮裹着柱身,看上去像一支巨大的船桅。旗杆底部深深埋于土中,并有许多大石块堆在底部用以加固,还有几根粗长的绳子将柱身向四方拉紧固定,以防狂风吹倒。旗杆顶部有个黄铜顶子。柱身上下拉紧用的绳子上缠满了五彩经幡。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神山要举行每年一度的神圣的换经幡仪式,届时,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巴基斯坦、美国、英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的游人、香客和来自中国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及西藏各地的藏族同胞,纷纷来到神山脚下,不大的冈底斯宾馆香客爆满,周围的河谷顿时成为一个帐篷城。晌午时分,大旗柱右侧一顶白色帐篷中传来清脆的法铃声,冈底斯南麓的江扎和西面的曲古两寺僧众的祭祀典礼开始了。接着这一传统仪轨的主持人,手捧洁白的哈达,缓缓走向大旗柱。他的行动似乎是无声的命令,人们也一起涌过去,拉着绳子,只等口令了。主持人立于大旗柱前,沉默片刻,之后高声喊道:“肖──吉拉!肖──尼拉!肖松巴拉”(劳动号子),在号令的指挥下,人们将巨大的木杆缓缓地放倒在地上。这下可热闹了,众人不分男女老少僧俗人,好像忽然间发现了巨宝,蜂拥般奔向旗柱,七手八脚地在倾刻之间,将旗柱上的经幡旗抢得精光。那些外国游客也纷纷挤进闹哄哄的人群学着抢,还如获珍宝一样揣进怀里。据说,在大旗柱上挂了整整一年的经幡能消灾减难,而法力最大的莫过于柱顶上的哈达、经幡和各种香料。
旧经幡已摘下,事前安排好的人员将缝好的崭新的经幡、哈达等披挂于旗柱,之后,众人也将各自准备的哈达等敬献给神山的物品拴挂在旗柱上。主持人再一次手捧哈达走向焕然一新的旗杆。又是片刻沉默,继而他一声令下,人们齐心合力,将旗柱半竖起来,部分人用准备好的木架将其顶住。此时大旗柱头朝曲古寺,说是为了让它朝拜该寺一夜,第二天早晨它才能重新站起来。
翌日早晨,两寺僧众早早排成长队,开始缓缓转柱,诵经祈祷,领头的是江扎寺活佛。仪轨主持人这天非同寻常,他身着黄色缎袍,头戴垂穗宽边大圆帽,腰系大红丝绸带,足蹬乌黑金绒鞋,手捧哈达,一脸的严肃认真。除了自愿来帮忙的群众外,还有两台东风大卡车在待命。终于,大旗柱又站了起来,众人齐喊“拉加喽(愿神胜利)”祝愿神山保佑天下平安,人无灾畜无病的同时,纷纷烧起桑烟,把大把的风马旗撤向蓝天,顿时,烟雾弥漫天空,纸片辅满了大地,人们激动的喊声与祈祷声震耳欲聋。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紧闭双目,虔诚地在朦胧的烟雾之中向着神山和旗柱磕头顶拜,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这时的神山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闪着银光,满山的雪鸡唱着欢快悦耳的歌,生长在山与滩之间的荆棘开着黄色的小花,泉水潺潺,雪山变得更加吉祥神秘。从这天起也宣告新一年转山的开始。
冈仁波齐不仅是一种自然美的象征,而且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